【整理蕈】第02.5章_那些書籍和我的故事
書,應該是所有物品裡面最能傳導心理狀態的種類。 他代表焦慮,對於知識的索求;代表嚮往,對於理想生活的憧憬。 在整理書的時候,就像把人生攤開,每一本書都是為了解決某個時期的需求而來到身邊。 而每一本未翻閱的書,代表對社會觀感壓迫下的反抗。 那幾本艱澀難懂的工具書,都是在「既然是XXX那我應該要懂些OOO」入手,然後整理時我知道了,其實我根本不想成為社會定義出來的XXX,我只想當我自己定義出來的窮懶蕈。 整理以後的書櫃,散發出是一股輕鬆的氣息。 家裏應該要有的歡愉氣息,我覺得這樣就對了。 (一)我想回家 這本皇冠雜誌,對我的意義只存在其中一篇作品,是由橘子回想台中的回憶,一篇散文。 當時我在台北,思考著有沒有要回台中,剛好皇冠出了作家回憶家鄉的散文特輯,我發現有台中的,就直接買回家。 從頭到尾我就只讀了那篇。 閱讀的過程只是在跟自己說:「對,我真的很想回家了」 最後決定搬回台中。 後來一直留著也是想說,當時很愛那篇文章,應該要把其他文章讀一讀,說不定會有其他收穫。但我知道,他的任務結束了。他讓我由衷地面對想家的心情,不管那個家是不是和回憶中一樣,但想回家,就回吧!回去我熟識的寸草寸木,他們知道我在思念什麼,這就夠了。 (二)我想流浪 每個時期都會有個被推崇的「行動」,流竄在初出社會的年輕人中。我的那代是「打工度假」。 我覺得社會的脈動是,當有新事物掀起一股風潮時,這件事會快速衝向飽合,最後熱潮退縮後,漸趨平緩。最後那件事物就會變成選擇之一。 打工度假就是這樣,部落格、YouTube也是。熱潮會消逝,但工具會留下。 打工度假是讓迷惘的100年新鮮人,在快速慌亂變化的社會,連大人都應接不暇時,告訴年輕人,你們可以先休息一下,先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最好可以先養活自己,再回來面對還沒有平撫的社會,的選項之一。 當時真的有不少人出國逛了好大一圈,Terry就是當時風潮下,EF辦理講座邀請的作家。 他的個人風格魅力極高,書寫的風格也是,我很喜歡他的正向與積極,也夢想過和他一樣踏訪世界。 但後來我沒有,連打工度假都沒有申請,我有我的取捨與在乎,所以我想用其他方式來流浪看看。 旅人手帳教我的,生活就是一場旅行,我要好好享受這趟旅程。 (三